第637章 韩山童·刘福通·红巾黄河(1/2)
“白莲教啊,确实不太安分。”朱棣在这一点上还是很赞成元朝皇帝的。
如果白莲教就是在元朝末年的时候举兵起义,而等到大明建立后就渐渐消亡,或者安安分分老老实实不要随便到处传教,那朱棣一定会对白莲教大加赞美:
——反元又推动了大明的建立,还在大明建立以后这么懂事识趣,这当然是好宗教啊!
但是问题就是,大明建立后的白莲教,同样不怎么安分。
太祖年间,就有白莲教的教派纠集人手发起叛乱,虽然基本上规模都不算太大,没多久就被镇压下去了,但也确实是白莲教总想着挑事儿。
就算到了如今,地方上也有些不安分的白莲教派系,就是如今自己还没遇到这种白莲教反叛而已。
【起义的地点在河北永年白鹿庄。】
【有一个叫做韩山童的人,本来是栾城县人士,后来因为宣传白莲教教义被迁到了永年。韩山童和白莲教渊源深厚,他出身于白莲教世家,祖父就是白莲教教主。而在被迁到永年白鹿庄后,他也没有停止宣传白莲教,声称“天下即将大乱,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并且发展了一批百姓。】
【另一个人叫做刘福通。】
【刘福通生于颍州(安徽埠阳)的一个巨富之家,自幼性情豪爽,怀有大志,并且还非常聪明,年轻的时候还曾经当过朱皋镇巡检,喜欢主持正义。】
【没过多久,元朝末年天灾频繁,而元朝朝廷却毫不作为,直到最后不得已选择治理黄河,结果耗费人力物力的同时,主持治河的官员又假公济私,借机向沿途索要财物,刘家因为没有按照这个官员的意思办事儿,于是这个官员就私自改了河道淹没了刘家。】
【于是,刘福通决定起兵反元。】
【后来,刘福通结识了韩山童,二人一拍即合,当即决定借助元朝朝廷治河的同时又克扣工钱、同时还推行变钞惹得天怒人怨的机会,准备起事。】
“……这玩意儿还能有世家?”杨坚深感不可思议。
这种莫名其妙发展起来的、完全是诞生于民间的、基本上都没有得到过朝廷的认可甚至长期被禁止的宗教,竟然还能发展出来个世家?!
而且看样子,这种所谓的白莲教世家,世世代代都在白莲教的某支派系中牵扯极深的人家可不少,绝不只是韩山童这一家而已。
所以,这白莲教到底是怎么搞成这样的?这简直就是在长期数代人逐步培养自己的私人武装——虽然可能有点夸张了,但如果有心之人还真是能够做到。
就像韩山童这样,虽然他直接被元朝朝廷迁走了,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各种社会关系,但是在新的地方,他也依旧能够快速发展起来。
这个白莲教,其影响力感染力,说不定都能比之前的那些以宗教为联络的起义所使用的宗教,还要强上不少。
……所以,这玩意儿才能一直从诞生之后就在民间不断发展,长久存在,一直都没有消亡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