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 > 第262章 关羽三观受击,不想人情世故有这么

第262章 关羽三观受击,不想人情世故有这么(2/2)

目录

“丞相已亲笔书信一封,送至陈征南处。”

“以二人关系,陈征南必不为难子敬。”

“至于关将军处,亮想来,其人虽傲,然识大体。”

“只要子敬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便可轻松解决此事。”

其实这件事本身也不是什么大事,很好解决。

只是牵扯到这件事的人的身份太高了。

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容易得罪许多人。

正因如此,所以这件事情才不好办。

鲁肃忽然想起些什么,忙问诸葛亮道:

“孔明,丞相书信,只我一人看过。”

“汝是如何知晓此事的”

诸葛亮解释说:

“相府使者,已向亮说明此事。”

鲁肃点了点头,恍然大悟。

看来李翊料到自己了会对这件事情产生犹豫,便让诸葛亮出面劝自己。

诸葛亮的话还在继续:

“除此之外,丞相还题了一副字,命我交给子敬。”

“字什么字”

诸葛亮乃从袖中取出字条,将之交给鲁肃。

看字迹,的确是李翊亲笔写的。

而内容只有一句话: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

是夜,雨霖。

经过数日的忙碌打捞,关羽终于将安阳城内的魏兵全部俘虏。

现在,他终于能够享受此次水淹七军的战果了。

帐内,关羽高坐于帅帐之上。

命人将于禁、浩周、东里衮等一众魏国高官押解上来。

少时,群刀手押解俘虏入账。

于禁披头散发,狼狈不堪。

拜伏于地,连连叹气,乞哀求命。

关公赤面生威,诘问道:

“吾奉诏讨贼,来收取汝南。”

“汝怎敢不自量力,使兵前来抗吾”

于禁苦笑道:

“……上命差遣,身不由己。”

“望将军怜悯,誓以死报。”

关公绰髯笑曰:

“闻汝为魏国宿将,曹操倚重之臣。”

“成何等辈,尚且以死拒我。”

“汝怎么便屈膝投降了”

没错,关于于禁的投降,一直饱受争议。

大家都觉得于禁这个人,前后差距也太大了。

感觉都不像是同一个人。

前期那么一个威严、毅重,清廉,大公无私的将军。

怎么最后就骨头一软,屈膝投降,晚节不保了呢

中间也没经历什么变故,遭受什么打击啊。

在《镇魂街》里面,于禁有一句火出圈的台词:

——“末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赴汤蹈火。”

你别说,

历史上的博望坡之战,见刘备烧掉了自己的营寨逃走。

当时于禁和夏侯惇不疑有他,乐呵呵去追,结果中了刘备的埋伏。

被刘备大火一烧,损兵折将。

于禁这一战,也算是蹈火了。

赴汤呢

别说,后面还真赴了个大汤。

所以于禁还真算是为曹家赴汤蹈火了。

当然,调侃归调侃。

于禁投降的动机,至今依然是个迷。

普遍猜测于禁是为了保护士兵,才投降的。

但这显然说不通。

你于禁当场战死,关羽也不会杀俘虏的。

关羽爱护士卒,这事儿大家都知道。

又怎会滥杀呢

其实,

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于禁当官儿当惯了。

不是他一人投降,是连带着浩周、东里衮等一众高官都没有抵抗,直接就投了。

当时情况危急,几个大佬当官当惯了后,就光想着怎么活命了。

先投降嘛,完事之后再考虑怎么斡旋一下。

比如通过外交谈判什么的,让我们回去。

毕竟以于禁等人的身份,也算是国与国之间的重要筹码了。

所以,

真的只是一念之差,没有想那么多。

但就是这一念之差,

才让于禁苦心立了一辈子的人设,一夜崩塌。

在曹操眼里,

你是我军忠臣,是严肃、威严、敢于承担责任的标杆。

为了表忠心,连朋友都可以杀。

结果轮到自己打输了,自己却投降了。

这人设一下子便塌房了。

你不死,真的让我很难堪。

而士兵们又会怎么看于禁

好家伙,咱魏国左将军,外军第一人。

他直接投了!

啧啧

真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啊。

对我们要求挺严格,笑死了

所以,当于禁投降的那一刻起,他这辈子都翻不了身了。

关羽也不喜欢没有气节的人,见于禁卑躬屈膝,乃出言叱道:

“吾闻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

“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

“汝主与吾主交战,虽败多胜少,然从未屈膝于过吾主。”

“今汝不战而降,吾欲杀汝,犹杀狗彘耳。”

“空污刀斧!”

“可速退,待吾斩了曹仁,再与你发作。”

话落,命众人将于禁等众,带到船上去。

走水路,暂时缚送去淮南大牢内监候。

然后关羽有见忙了一天,天色已晚,便命众人先回去休息。

等到天明,再趁着水势未退,乘水去攻新城。

一举擒拿曹仁!

众人依言退了,各自回营歇息。

关公习惯睡前读一读《春秋》。

遂左手绰髯,于灯下凭几看书。

俄顷,有下人来报,说监军鲁肃到。

“子敬”

关羽乃起身站起,亲自出账来迎。

果然是监军鲁肃。

两人寒暄一番后,关羽将之请入帐中。

“子敬因何来此”关羽问。

“关将军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肃特来恭贺。”

鲁肃缓声开口。

他自看了李翊写下的那张字条以后,内心大受触动。

遂断绝犹豫,率数骑赶往了汝南前线。

不管能不能调和关羽与淮南诸将的矛盾,他都要保证此次战事的顺利。

关羽暗想,鲁肃身为监军,来前线并无不妥。

可偏偏深夜来单独找到自己,恐怕不是叙旧那么简单。

遂疑惑地问道:

“子敬深夜来访,是否有其他要事相商”

鲁肃见关羽心明如镜,便正色说道:

“闻君与淮南诸将不睦,翊相忧之,特遣肃来调解。”

关羽蹙眉,诧异道:

“关某行事向来光明磊落,何来不睦一说”

没错,

在关羽看来,他甚至都不觉得自己跟淮南诸将有矛盾。

他既没意识到自己假节来此,抢了淮南众将的风头与功劳。

也没意识到他因为过于骄傲,引起了淮南众将的不满。

关羽只是觉得自己来这里,就是奉了刘备的命令,前来讨贼而已。

我前将军假节,你们只管听我的就行了。

就是这么简单。

完全没有意识到这其中牵扯到的利益,也没有照顾好众将的情绪。

若换作一个职场中人来,

他肯定上来先跟淮南众将套近乎,说我来不是要抢你们风头的,是要跟你们一起建功立业的。

将来有什么美差,肯定优先安排你们淮南人去做。

如此一来,淮南众将都会敬服你,因为你维护了他们的利益。

但关羽没有想到这一层,即便想到了,他也不会去做这些事。

鲁肃连连摇头,感慨关羽在战阵之上,如此意气风发。

怎么在职场之上,却天真的像个小孩

“君自谓明辨是非,然人际交往,又岂能仅论对错”

“亦须顾全情面,稍留余地。”

“甘宁射杀成何遗孤,虽然有过。”

“然陈征南已携淮南诸将,当众向将军认错,将军又何必一味追究不放。”

“须知,陈征南带领一众手下,也需要面子的。”

关羽一怔,道,“子敬原是为此事而来。”

遂正气凛然地对鲁肃说道:

“关某行事,于心不负。”

“是非曲直,皆有明辨。”

“绝不冤枉一个好人,亦不放过一个坏人。”

鲁肃急了,嚷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这不是是非对错的问题。”

“将军怎么就听不明白呢!”

诶呦!!

鲁肃急得直挠头,暗道这种事该怎么跟关羽说呢

按理说,职场上一些事是不能明说的。

最多只能通过些许点拨,然后让你自己去悟。

可鲁肃怎么也没想到,关羽在这方面是一点天赋也没有啊。

无奈之下,鲁肃只得委婉地向关羽解释。

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使关羽听明白了自己的意思。

可虽然听明白了,但关羽却不高兴了。

不悦地站起身来,拂袖道:

“如此虚伪周旋,岂不疲累”

“大丈夫处世,当直来直往,何必曲意逢迎!”

鲁肃一脸苦相,急切地说道:

“譬如利剑,刚而易折。”

“柔水虽弱,却可穿石。”

“将军又何妨稍敛锋芒哟”

任凭鲁肃如何劝说关羽,关羽皆不纳谏。

正愁闷之际,鲁肃忽想起李翊之计,乃谓关羽说道:

“……我闻将军素来体恤士卒。”

“然我适才入帐之时,见将军麾下左右,皆着敝衣旧袍。”

“此何也”

关羽乃傲然说道:

“某麾下皆为尚德之士,又岂重金玉之饰乎”

在关羽看来,他手下人穿敝衣旧袍,是因为受到了自己的影响。

自己因为勤俭节约,感化了身边人。

大家崇慕自己的品行,故而争相效仿。

鲁肃摇了摇头,拊掌而笑道:

“依肃看来,非是其人德行甚高。”

“实畏将军之威耳!”

关羽一愣,忙问:

“子敬此话何意”

鲁肃乃以手指关羽衣服,道:

“将军贵为四方将军,尚且终日褐衣,彼辈安敢衣锦华服”

道理很简单,

你领导要是开的是五菱宏光,你敢不敢开迈巴赫,保时捷

你说堂堂国家元帅,他的手下人开不起几辆豪车。

是因为开不起吗

当然不会。

同理,

你关羽身为前将军,尚且穿敝衣旧袍。

我们当属下的要是敢穿锦衣华服,怕不是活腻了!

鲁肃就是想要告诉关羽。

我知道你是一个品行高尚,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人。

你可以不享受一些物质需求。

但你不能让手下人跟着你一起受罪。

不是人人都是高尚君子。

这个世界上,

总会有人想要吃山珍海味,住高楼豪宅,娶娇妻美妾的。

如若不然,他们在你手下奋斗又有什么意义呢

你看看你的同事老李,

人家虽然也不在乎物质需求,

可照样让家里人的都穿锦衣华服,吃山珍海味。

因为老李知道,这世界上有人是需要这些东西的。

我自己可以不享受,但我不能限制手下人也不去享受。

这就是处理与属下关系的手段之一。

关羽闻言,一时愕然。

但对鲁肃的话,仍然不肯相信。

他不信自己手下那帮人,穿敝衣旧袍,是因为不敢。

鲁肃料到关羽会这么说,所将提前准备好的衣服取出。

“这是……”

“此乃幽州毳货也。”

鲁肃微微一笑,向关羽解释:

“此乃当世贵物,是丞相所赠。”

“关将军既不肯相信,何不穿上这裘衣锦袍。”

“等过段时间,看看你手下之人,会不会将那身旧袍退去。”

关羽将信将疑,依言做了。

来日,便穿着这一身名牌货去见人。

众人见关羽着新衣锦袍,皆面露惊喜之色。

然并不发作,仍旧各司其职。

一日下来,关羽见众人一如往常一般。

便找到鲁肃,笑谓他道:

“……子敬今日可是失算了。”

鲁肃亦笑:“关将军且再等两日看看。”

又过两日,

关羽出门,见手下之人,皆换上了绫罗绸缎、华衣锦服。

虽不及自己这身名牌衣服昂贵,却也远胜当初的旧衣。

“这……”

关羽傻眼了,没想到竟真被子敬言中了。

手下之人不敢穿好衣服,是因为自己穿的衣服不够好。

他们不敢穿比自己更好的。

如今自己换上一身名牌lv后,众小弟也是鸟枪换炮,改头换面了。

“关将军,今日之事如何”

鲁肃漫步从关羽身后走来,笑眯眯地对他说道。

关羽默然良久,旋即慨叹一声:

“不意衣冠之中,亦有驭人之道……”

“关某今日,算是受教了。”

关羽的世界观第一次受到冲击。

因为此前,从来没有人专门这样费尽心思地教他,这其中的学问门道。

……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