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这一刻的意义多么重大(2/2)
“嗯?”这让他一愣:学生怎幺突然关心这个?
\"确实了解些,还挺有名的.”林随便敷衍着说。
原来张昊的父亲希望能通过方便的机会拜访林老师一次。
提到这事的时候他心里也没底,不知父亲到底有何意。
稍微考虑了一番,他点点头答应:“只要没上课,我随时欢迎!”
意识到一些机密的事情难以逃过有心人打探。
归国引起的轰动和之后赈灾药物的事,都可能成为他人获取信息的线索。
过去两年没什么实际需求故没人注意;但到了这一年的特殊阶段,各个行业重建复兴,特别渴望吸纳各种资源力量共同推进发展进程。
告别这群学生后,林老师接着与同事继续闲谈起来。
作为电影学校里的成员,大家也没有多少学术上的探讨机会。
此刻多是用来相互讲述各种故事。
林刚因曾在国外的生活经历成为了大家热议的核心话题。
关于海外世界的情况不只是学生们想听,连教师们也同样充满兴趣。
此时提及国际内容已经不会被认为是严重政治问题,思想开放的现象首先在学校这类环境里体现出来。
只是之前吸引他加入该教学组的人有些夸大实情。
他说这里有众多年轻漂亮面孔。
的确,学生大多是青春靓丽模样,而年轻美丽的教员实在寥若星辰。
纵使自己内心空虚,也绝不能对学生产非分之想,这点规矩还是懂的。
在当时环境下,师生恋行为是绝对不受舆论支持的。
随着课程增多,林浩的状态渐入佳境。
任何事务都是靠积累实践提升能力。
经验丰富了,面对不同状况自然得心应手起来。
直至十月,日子变得繁忙起来。
两个校区距离颇远,只能协调让双方调开课时。
不得不说京城大学的学生的学习成效明显优于电影学校。
起始基础相同的情况下,差距却逐渐拉开显现。
于是他就调整上午在京大授课。
利用午间时间批改作业完成后骑着他的小摩托车奔赴影校。
而到了傍晚上完课还剩余的时间段用来翻译学术杂志。
目前不止学生存在英语困难情况,部分教师同样遭遇此类困扰。
尽管部分优秀导师能够对照字典大致读懂文献,但每个单词逐词查询实在太费时间精力了。
因此学校的外语教学工作者额外承担了一份新职责帮助其他学科组处理英文资料的翻译任务。
林先生也未例外。
并且他主动选取较难的项目涉及物理与生物两大门类。
这些方向专业度极高许多词语平时几乎用不到给整个过程带来不小麻烦。
一般外教碰到这种情况也会觉得棘手难以解决。
但他不一样因为前世受过这两方面本科系统教育即使仍需要借助词典但翻阅频率远低于其他人员。
没有在城大学进行同类工作原因主要是保持低调。
如果被发觉其在专业技术英语领域如此娴熟恐怕难以像现时般悠闲从事教书匠这份职业。
夜已深办公室里的同事们大多离开了只余下一两人收拾物品离去。
这时一位端庄秀美的女孩子轻叩门扉走进屋子——没错她是自己的英语课堂班长周雪。
“呃..是小雪同学啊。
您拿着一堆东西干什么用的呀?”看到对方手中厚厚的一
李明今天完全顾不上其他的事情了,因为刚刚发布的报纸显示,重要的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成功闭幕。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个消息让人欣喜。
然而,他们难以预见的是,这次会议将给国家和人民的生活带来深远的影响,并可能重塑世界格局。
人们唯一明白的是,一个新的开始即将到来,改革的浪潮即将席卷全国。
至于改革带来的具体变化,则没有人能确切预测。
只有李明知道,这一刻的意义多么重大。
在课堂上,李明一反常态,兴奋地向学生宣布了这个消息。
不过即使不讲,学生们也知道得清清楚楚。
但坐在的文字所能承载的意义。
----------------
1979年元旦那天,北京的夜晚寒意袭人。
李明首先参加的是他曾经求学的北大校庆晚会。
虽然晚会上有一些简单的节目,但对于他而言似乎缺乏新意。
正当他计划偷偷溜走,转而参与另一场在他执教的艺术学院举行的跨年活动时,一群热切的学生却拉住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