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亮剑从机枪手开始 > 第146章 进城

第146章 进城(2/2)

目录

“不光是这样!”王铁接着刘主任的话继续说道,“太原城里还有这鬼子遗留下来的汽车修理厂......”

在抗战前,太原就已经具备了自己的汽车修理工业,与阎老西儿主导的军工体系密切相关。

1932年,阎老西儿将原晋绥军修械所改组为“壬申制造厂”,其中双向引信厂被改为山西汽车修理厂,厂址位于太原小东门,厂长姜寿亭,初期主要负责修理绥靖公署的公用车。

该厂具备这相当不错的技术能力,曾于1932年12月试制成功中国首辆国产载重汽车“山西牌”,但因资金短缺、工业基础薄弱及阎锡山兴趣转移,最终未能形成规模生产。

1937年11月太原沦陷后,鬼子对太原兵工厂及附属设施进行系统性掠夺。原山西汽车修理厂被纳入鬼子军管体系,设备被部分拆卸运往日本本土及伪满洲地区,剩余设备则被用于支持鬼子侵华战争需求。

鬼子将太原的军工企业整合为山西产业株式会社,原汽车修理厂可能被划归为军用车维修和零部件生产单位,服务于日军运输和武器装备维护。

1933年汽车修理厂在老毛子技术图纸基础上,工厂尝试结合本土经验改进工艺,成功试制出“山西牌”汽车底盘。后来被鬼子用于改装军用卡车,其中的双增压系统在抗战结束后仍被沿用。

抗战期间,鬼子利用遗留的德制机床和阎锡山时期积累的冶金技术,结合本地资源进行车辆维修和改造。技术上也有所创新,以五台山青冈木替代进口橡胶制作变速箱齿轮,提升了耐磨性。

不过,现在这一切都已经被129师占领,并的到了很好的保护。王铁在的到这些信息后,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在太原组建新的汽车厂,然后在扩展到汽车生产的全产业链。

“还有一点,太原城中有着众多受过基础教育的百姓,这些人只要稍微培训就能上手,比我们直接从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然后再去培训,要快得多!”

王铁看着很是意动的林海川和那些兵工厂的领导,嘴角不由得泛起一抹微笑。

“不光是太原,包头也是一个很好的去处。”王铁继续说道。

包头毗邻老毛子的“红色走廊”,在现在的同盟背景下,包头靠近蒙古与老毛子边境,便于接收老毛子的技术援助和物资运输。

包头的资源禀赋在国内也是稀有的,完全是“钢铁-稀土-能源”三位一体。拥有丰富的铁矿与稀土资源,同时具有丰富的煤炭与能源,包头煤炭储量超90亿吨,邻近鄂尔多斯煤田,且黄河提供充足工业用水,支撑炼钢与电力需求。

在小鬼子占领太原之前,阎老西儿将太原的兵工厂部分技术遗产转移至包头,后来1953年在老毛子的指导下启动建设,快速形成坦克制造能力。

同时,包头具有交通优势,能确保重型装备运输效率。并且地势平坦,适合建设占地面积巨大的生产线,实现坦克从动力舱组装到总装调试的流水化作业。

“各位,不管从哪方面来说,进城已经成为我们工业发展的必要条件!接下来一段时间,我会去太原和包头进行实地考察,争取尽快在这两个地方建立起我们的汽车生产基地和坦克生产基地。”

王铁喝了一口茶,看着面前那些激动不已的同志们,继续说道。

“你们可以跟着我一块去两地考察一下,然后拿出实际可行的方案,首先要以建设新厂为主,如何调配资源、如何抽调技术骨干支援新厂建设,这些都是你们要考虑的事情。”

“等考察完之后,你们要尽快拿出意见,我亲自去找首长们汇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