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李二娘怒气跳河亡(笫17集)大结局(2/2)
只见那香囊化作一颗流星,划过西南的夜空,最终坠落在将军府的方向。当夜,将军府突发大火,熊熊烈焰中,人们仿佛听见绣针穿梭的声音,和一个女子清冷的歌声:\"一针绣尽人间苦,二线织就太平图...\"
那河流依旧奔流不息,只是从那以后,每当月圆之夜,河面上总会浮现出点点荧光,宛如无数绣娘提着的灯笼。而在桃源村的绣坊里,李二娘的绣架始终空着,唯有她留下的那支刻着莲花的银针,在阳光下闪烁着永恒的光芒,诉说着一个绣娘用生命扞卫正义的故事。
三:
那河流的波涛日夜冲刷着河岸,带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痕迹,却带不走人们心中的震撼。张生跪在河边,手中紧紧攥着李二娘留下的绣绷,指腹抚过那些带着血迹的针脚,仿佛还能感受到她指尖的温度。绣绷上半绣未就的并蒂莲在风中轻轻颤动,像是在诉说着未竟的心愿。
自那夜之后,将军府的大火烧红了半边天,王肃铮的余孽在火海中灰飞烟灭。朝廷派来的钦差大臣彻查此案,将所有涉案人员一一治罪。那些被血绣蛊残害的绣娘得到了救治,而李二娘用生命换来的平安,终于降临在这片土地上。
张生回到桃源村时,村民们早已在村口等候。他们望着张生憔悴的面容和空空的双手,心中已然明了。老秀才颤抖着展开一卷素绢,上面是全村人用血指印按下的联名状:\"请为李二娘立碑,铭记其功德!\"
在老桃树旁,一座新坟拔地而起。墓碑上没有华丽的辞藻,只刻着\"义女李二娘之墓\"六个大字。张生将她生前最爱的绣绷、银针和孔雀蓝丝线埋入坟中,又亲手在坟前种下九十九株桃树。他说,等到来年春天,这里一定会开满最艳丽的桃花,就像二娘的笑容一样灿烂。
然而,李二娘的故事并没有随着她的离去而结束。
一日清晨,村里的绣娘突然发现,绣坊里的丝线在无人触碰的情况下,竟自动穿梭起来,在绣布上勾勒出精美的图案。更神奇的是,这些图案中常常出现一些从未见过的针法,绣出的花鸟鱼虫栩栩如生,仿佛下一秒就会从布上飞出来。
\"这是二娘显灵了!\"村民们纷纷跪在地上,对着天空祈祷。张生望着绣坊中飘动的丝线,泪水夺眶而出。他知道,这是二娘用另一种方式守护着大家。
消息很快传遍了京城。皇帝听闻后,大为感动,下旨追封李二娘为\"忠义绣仙\",并命人在京城修建绣仙祠,供后人瞻仰。而桃源村也因此声名远扬,各地的绣娘纷纷前来学艺,想要学习李二娘留下的神奇针法。
张生接过了教导绣娘的重任。他将李二娘的故事讲给每一个人听,将她的针法毫无保留地传授下去。在他的努力下,桃源村的绣坊越办越大,不仅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绣娘,还成立了专门救助受迫害绣娘的组织。
三年后的春天,桃源村的桃花开得格外灿烂。张生站在李二娘的坟前,看着漫山遍野的粉色花海,仿佛又看到了那个在桃树下笑语盈盈的女子。突然,天空中划过一道绚丽的彩虹,七种颜色交织在一起,宛如二娘用丝线绣出的锦绣。
\"二娘,你看到了吗?\"张生轻声说道,\"你的心愿实现了,绣娘们再也不用受欺负了。\"
这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熟悉的绣线清香。张生低头,发现坟前的泥土中,不知何时长出了一株奇异的花。花朵的颜色如同孔雀蓝丝线,花瓣上的纹路竟与二娘绣的并蒂莲一模一样。
从那以后,每年春天,这株花都会准时开放。人们说,这是李二娘的化身,她用自己的生命,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永恒的希望。
而在京城的绣仙祠里,每天都有无数人前来祭拜。祠中的壁画上,李二娘手持绣针,目光坚定地望着远方,她的身后,是无数绣娘敬仰的眼神。在她脚下,是一幅巨大的刺绣作品,上面绣着天下太平的景象,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多年后,当人们说起李二娘的故事时,依然会被她的勇气和坚韧所感动。她用自己的生命,在历史的画卷上绣下了最壮丽的一笔。而那支曾经沾染过鲜血的银针,也被供奉在绣仙祠中,成为了所有绣娘心中的圣物,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了正义和自由,勇敢地拿起手中的绣针。
那河流的水依然在流淌,桃源村的桃花依然在绽放。李二娘的故事,就像一首永不落幕的歌谣,在岁月的长河中流传不息,成为了人们心中永恒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