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开拓新世界(1/2)
10月,荒州已经颇为荒凉,春夏的草场迅速枯萎,越是向西出发,气候便越发的干燥,从肥美的草甸,到普通草场,再到戈壁,再到荒漠。
一路西去,路途漫漫。
好在,辽东修建的铁路直达镇北城,而后顺着向西,一直到草原最西部。
一连几天几夜乘坐火车,来到草原西部,此时距离西域也就差上几座高山了。
大军筹备好物资,开始步行行军,只要翻越前方的山脉,西域就在眼前。
这条路线,是当初匈奴控制西域的主线,却没想到,如今竟然被中原人所控制。
在许攸操控下,【腾云驾雾】发动,天空中的云气托起大军,翻越面前高山,如履平地。
而陈登则是一路随行,坐在车驾中,边走边整理西域的文书,未来出使这片地域,联系各地邦国,还是需要好好准备一番的。
······
辽东
诸葛亮主持的第二次招贤彻底宣告结束,整个辽东各地招揽贤才无数,其中不乏一些二流三流的文士,皆是世家子弟,寒门的人才很少。
段尘一一查探之后,便任用其填充各部,或是调任地方治理一地,或是调任到各个部门掌管中央事务。
第二次招贤之后,辽东的基层官吏得到了大批补充,在诸葛亮的梳理之下,内部的治理更为的精细化。
在基层,主要就是以农庄为单位,十多个农庄构成一小镇,几个小镇再构成一县。
随着辽东农业机械化,加之城市化的发展,早先的社会体系被逐渐打散,加之移民开荒对这片大平原的开发。
农庄到镇再到县,基层的三级治理设立的非常整齐,而且基本全部都是在辽东大平原区,各条道路贯通。
因而就不会出现山地阻隔,造成治理困难的因素。
从昌黎的政策,通过电报和报纸,一南一北可以很快的传遍整个辽东国八州之地。
通讯距离,运输成本,治理成本,这些限制被极大缩短的同时,辽东的中央权力被极大增强,早先地方世家影响力大过朝廷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
加之重新分配土地,重新开发荒地,扩充工业手工业,开发蓝星市场,等各项举措。
整个辽东,可以完全有王朝初期的成长潜力与活力。
在这个时代,异族,汉民,世家豪族,普通自耕农,市民工人等等,很多好似以往很难相融的人群,甚至不会出现在一个时代的人群。
却都融入到了这一片大平原当中,段尘利用强硬手腕将北境完全整合之后,建立的不仅仅是一个军阀政权构成的军事帝国。
更是一个具有更强变革性与活力的新兴强国。
如今,外扩之路暂歇,内改之路还任重道远。
····
段尘的天赋达标了,他能够开拓第二个传送门了。
早先于华夏的传送门,让辽东有了最大的外贸市场,能够更好的接受华夏的工业输送。
而这一次的传送门要建立在哪个秘境?
还需要讨论。
走出将军府,来到对门的内阁,这座建筑并不算太大,也不说有多精美,远远望去,却也有种别样的韵味,好似其本应该就是这昌黎的中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