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 后宫生存手记(穿越) > 晋江首发

晋江首发(2/2)

目录

出京围猎,是大昭皇室三年一度的例行活动。按照三年一次的算法,今年刚好又到了围猎的时候。

大昭建国以来,虽然也重视文人和文臣,但是在武备方面也从未有过轻忽。大昭之前的朝廷,就是因为重文轻武,而被环伺在侧的夷狄给灭了国。在前朝亡国以后,这片大地就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之中,群雄逐鹿,各自为王,你方唱罢我登场。最后还是大昭的太祖皇帝凭借足够硬的实力,打败了其他人,统一四海,建立了大昭。

因为有着前朝的惨痛经验,再加上太祖皇帝本人也是凭借足够的武力才打下来的天下,所以大昭一向很注重武备。虽然大昭并不像西北的夷狄那样游牧,逐水草而居,不需要时时保持尚武精神,但是太祖皇帝还是很坚定地贯彻了保持武备的精神,亲自定下了出京行围的定例。希望以三年一度的围猎来告诫子孙后代,要时时不忘武备,莫要重蹈前朝之覆辙。

不管这些后来的皇帝有没有遗忘武备,这一项围猎的传统倒是很好地被保持了下来,除了在位的皇帝本人因为身体原因实在无法出京围猎的情况,基本上每一任皇帝都参与了出京围猎。

有这样的前提,景安帝在此时提出准备出京围猎,倒也是十分地合情合理。

在朝廷上,众臣也都没什么异议,只有少数几个十分保守的文臣站了出来,把几个月前的刺驾一事重新提起来,以此为由,希望景安帝呆在皇宫里,不要把自己的安危当作儿戏。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景安帝的安全当然是重中之重,要格外小心注意着才好。

这个论调一出,景安帝本人还没有来得及说话,却是在一旁站着的武将们先开了口。他们纷纷支持景安帝的决定,认为太祖皇帝留下来的遗训是不可随意更改和违反的。

景安帝听着下头和文臣呛声的武将们几乎是慷慨激昂的话,嘴角几不可查地微微勾起。在宣布围猎之前,景安帝就想过会不会有人不赞同,又该由谁站出来力挺他,所有的可能性,他都在心中推演过。像现在这样的场景,他是早就预料到了。

其实这样的情形几乎是必然。

要知道,对于现在的大昭武将们来说,现在这个时代,几乎是最坏的时代。

这话倒不是说现在的大昭是昏君当道,而是说现在的大昭,实在是过分的太平了一些。先前几年,大昭边境还有时常前来骚扰的游牧部落。为了保境安民,大昭的武将们倒也有用武之地。

但万分不幸的是,在先帝的时候,这帮游牧为生的夷狄之中竟然出了一位难得的英主,在统一了大部分部落势力、兵强马壮之后,这位英主对着地域辽阔物产丰饶的大昭,起了心思。只可惜彼时大昭勤修武备,又有大将戍边,在经过数年拉锯战之后,终于把夷狄打了个落花流水,那位主张同大昭开战的英主,也丧命在大昭的将军手下。后来,这些游牧的部落就又恢复成数个小部,而且往西边迁去,再没有出现在大昭的国境附近。

这一场战役,对于先帝时的武将而言,自然是脸上极其有光的大功。可也正是因为这份大功,景安年间的武将,就很是尴尬地遇上了无仗可打的情况。

时间一长,这些武将就渐渐不安起来,虽说太祖皇帝曾有遗训,让后世子孙不得轻忽武备,但是这毕竟只是一句遗训罢了。三四年没有仗可打,应该没什么大问题,可若是八年、十年,万一也没有仗可以打,那怎么办?他们还能继续风光下去吗?

要知道,养兵是一件十分费钱的事,就这么空耗粮食,陛下能一直愿意?退一万步说,就算陛下愿意养着兵士,恐怕也未必愿意把权势继续丢给他们这些将领吧。

现在只是三四年没有打仗,朝中的武官们就渐渐感觉到自己不那么受尊重了,在京城里、地方上,说话都没那么有用了。这一变化让武官们有了深深的危机意识,现在这帮子文官竟然要让陛下把太祖皇帝留下来的围猎取消,这简直是赤裸裸的要让他们失势啊!

这能同意?

那必须是不能啊。

目录
返回顶部